返回

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18章 318他跟咱不是一条心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第318章318他跟咱不是一条心

    “不过想要覆灭北元,还需要许多人口作为后勤支援。”

    王布犁主动提起了话题:“依照北方目前的情况,人员稀少,是支撑不起来如此规模的大军作战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记得在江南等人口密集的地区颁布了移民的政策。”

    李景隆倒是听他爹念叨过。

    “没有用。”王布犁靠在躺椅上:

    “我听户部尚书提过,江南居民宁愿在此地蜗居,也不愿意分家前往北方获取土地。

    倒是一些大家族的经商之人,抽签选出一支旁系迁往北方,为将来打通京杭大运河做买卖提前做好准备,像是一些小民都很少应征的。”

    安土重迁是思维在百姓眼里是很重的,没有人愿意远走他乡。

    尤其是目前的交通水平,很可能数年才能见上一面,而按照大明百姓的平均寿命,一个人能有几个数年可以来回奔波啊!

    朱棣也有些发愁,他知道王布犁在主持完善京杭大运河的工程,阶段性的进行,兴许得耗费两三年的时间。

    人口一直上不去,很耽误他当征北大将军外出领兵打仗啊,受到太多的限制了,根本就没什么底气。

    “北方人口太少了,一旦打起仗来还需要江南等地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到北平,路途损耗的粮食就许多,若是北方能够直接供应那才算是正常。”

    朱棣随即又摇头:“我这次在凤阳练兵,虽是父皇的老家,但其实那里的百姓也不多,许多人还都是罪臣,以及强行从江南迁徙过去的人,战乱期间,死的人太多,还需要时间来恢复。”

    “要我说,既然江南这批人给脸不要脸,那就直接强行迁徙他们过去。”

    李景隆作为淮西集团的二代,对于江南的人本就没什么好感。

    “粗俗。”王布犁端起透明酒杯喝了一口冰凉的葡萄酒:

    “这种招人骂名的事怎么能我们来干呢?

    更何况大家都是正经八本的忠良臣子,想要让人迁徙必须名正言顺,至少给他们头上加个罪名才行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。”

    李景隆喷了自己一身葡萄酒,这种馊主意还得听姑父的。

    朱棣也是莞尔一笑,强行迁徙百姓确实不怎么好听。

    但是朝廷下令,谁敢不遵从?

    山西等地的百姓,不也是乖乖跟着迁徙到北平周遭去了。

    哪需要跟你商量?

    “你说若是建议父皇向着北边迁都,强行带一批人过去充实北方户口,也挺不错的吧?”

    面对朱棣提的这个建议,王布犁先是点头随即又摇头。

    “怎么,军师,这里面有利有弊?”

    “当然了。”王布犁指了指北边道:

    “其实定都南京是十分不妥的,一旦北边出现战事,江南这批士绅们很容易联合起来放弃大片的北方领土。

    就如同南宋一般,划江而治,关起门来继续过上自己的好日子。

    一旦打不过立马投降,也不会失去自己的财富,所以大明建都还需往北边走一点。

    但是大明的首都距离江南地区过于远的话,控制力便会下降。

    江南地区的赋税都拿去支援北方了,一旦北方战事失利,有人趁机截断京杭大运河。

    或者这批江南士绅联合起来搞事不支援,对于大明便是一项沉重的打击,很容易就此衰落下去。”

    没有人给朱棣说过这种事,他自己個都是个半文盲,他爹也不会在这方面教导他,所以听着王布犁的分析,便不自觉的入神了。

    原来选址是有这么多的道道啊!

    “此言,甚好。”

    “不愧是咱的军师。”

    李景隆虽然读了很多书被朱元璋夸奖,但他那个脑子思考这里面的道道,不如思考如何更好的挣钱,他更愿意动脑子呢。

    王布犁放下手中的酒杯:“如今大明边军光靠着屯田自足是不现实的,你们说那些百姓为什么不愿意离开江南呢?”

    “这还用说,当然是江南即使地域狭小,人口众多,但挣钱的机会更多啊!”

    李景隆一听这个根本就不用思考:“北方残破,他们上哪去挣钱呐?

    尤其是粮食还供应不足,很容易饿肚子的,谁愿意饿着肚子去开荒!”

    “对。”王布犁拍了拍李景隆的臂膀:“九江说的对,要想让北方能够吸引人口,就是得把北方变得富庶起来才行。”

    朱棣面露深思之色:“怎么才能让北方变得如同江南一样富裕起来呢?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。”

    李景隆一下子就激动,见二人都看向他,颇为得意的道:

    “我准备把夜秦淮分淮开到北平去,吸引大批人去那里打赏赚钱,带周遭动吃喝玩乐的消费。”

    朱棣想了想:“倒是好法子。”

    毕竟被奉为赚钱能臣的管仲就是这么操作的。

  

第318章 318他跟咱不是一条心(1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